上个月参加行业交流会,听见两个老板在厕所隔间里吐槽:"花四十万做的SCRM系统,连微信群发消息都能串号!"这话让我想起三年前合作过的母婴品牌——他们首版系统把客户育儿阶段都标错,满屏的奶粉广告推给三岁孩子的家长。选SCRM开发商这事儿,真不是看个PPT就能定的,我整理了五个血泪换来的筛选绝招。
一、先看他们自己用不用SCRM
去年见过最离谱的事:某开发商给餐饮企业做会员系统,自己公司的客户咨询却要三天才回复。后来才知道,他们内部还在用Excel管理客户。
靠谱的团队往往自带案例:
加他们销售微信,看朋友圈是不是规律推送行业干货
观察官网在线客服响应速度(超过2分钟的要警惕)
测试他们的小程序/公众号,体验积分兑换流程顺不顺畅
(某美妆品牌要求开发商提供员工企业微信截图,发现对方把客户分层精细到购物车放弃次数,这才放心签约)
二、逼他们现场调取社交平台数据
SCRM的核心是打通社交生态。上周陪客户考察时,我当场让技术总监演示:
用企业微信调取某店铺最近30天的朋友圈互动数据
把抖音粉丝自动同步到CRM库并打标签
模拟微信群发促销信息时规避折叠的文案策略
当场卡壳的团队直接出局。记住,能熟练调用微信开放平台API的,才是真懂行。
三、死磕用户分层逻辑
见过把客户按消费金额粗暴分级的系统,结果银卡会员比金卡用户消费还高。现在我会要求开发商:
展示至少三种动态标签组合(比如"近7天浏览过防晒产品+小红书收藏过测评帖")
验证企业微信聊天关键词自动打标准确率
测试优惠券智能去重功能(防同一用户领多张满减券)
某服装品牌用这个法子淘汰了三家开发商,最终选定的系统上线后复购率提升37%。
四、必须见到真实客户案例后台
别信那些美工做的演示界面,重点看:
□ 客户旅程地图能不能自由拖拽修改
□ 营销自动化流程有没有中断保护机制
□ 数据看板能否下钻到单个客户行为轨迹
上周去考察时,我让开发商登录某个便利店系统的真实后台,亲眼看着他们筛选出"本周买过凉茶但未购零食"的客户群,当场推送定向优惠——这才叫真功夫。
五、合同里埋好三个"暗桩"
吃过亏的老手都在附件里加这些:
对接新型社交平台不另收费(比如今年签合同要写明能接视频号)
数据迁移必须带历史聊天记录
每月提供客户流失预警分析报告
某连锁健身房靠第三条款,半年内把休眠客户激活率拉高26个百分点。
最后说个绝招:去开发商办公室突击检查,看他们墙上是否贴着客户旅程地图,程序员桌上有没有翻烂的《微信生态开发指南》。真正深耕SCRM的团队,连茶水间都在讨论如何优化自动回复话术。记住,好的SCRM系统应该像老店长的眼睛,能看清每个客户的喜怒哀乐,而不是冷冰冰的数据看板。